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代表我国科技领域最高奖励的奖项花落各家,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广西环境监测中心站、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石化分公司、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参与完成的8个项目获奖,这是广西近十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数量最多的一年。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是这次奖励大会广西获奖最多的单位,有两个参与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其中,“内燃机气流快速检测与评价技术及应用”项目攻克了气流评价技术、气流设计技术、气流一致性控制技术三大难题,开辟了气流主导的内燃机高效清洁燃烧新型技术路径。


“复杂铸件无模复合成形制造方法与装备”项目研究历时10年,实现了复杂铸件无模化、高精度、高效率制造。
梁清延(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工艺技术高级专家)
我们把这个技术工程化、应用化,能得落地。用这个技术做出来的模具的精度到达正负0.1毫米,做出来的毛胚质量达到了9级精度,技术国际领先。


玉柴股份参与的另一个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新一代超低排放重型商用柴油机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使发动机的有效热效率接近45%的高水平。
林铁坚(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玉柴工程研究院院长)
整个研发技术能不能真正地产生社会效益是靠玉柴来实现的。基础技术应用在我们国六发动机产品开发过程当中,为我们以后国家整体的发动机排放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


作为研究成果的第二完成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参与研究的“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所牵头制定了野生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鉴定技术规程,野生稻优异种质资源评价规范,同时协助中国农科院制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监测预警技术体系,为我国野生稻的研究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下一步,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计划将野生稻抗原基因利用到市场新品种当中,提高水稻的抗病性。


陈成斌(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
收集有一万一千多份材料进入国家野生稻库保存,建立了全国最多的野生稻保护点,保存着我们国家两种野生稻资源,进一步改善大米的米质,为小康生活提供一个物质基础。


广西环境监测中心站参与的“流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风险防控理论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对流域水体污染控制和水质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李丽和(广西环境监测中心站副总工程师)
逐步建立了完善的重金属污染防控体系、事故应急体系及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及实用性。


此外,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石化分公司参与的两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重型压力容器轻量化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项目,实现节材5%-30%;“高汽油收率低碳排放系列催化裂化催化剂研制与工业应用”项目,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汽油收率低碳排放系列催化剂,解决了世界性技术难题。


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参与的“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已运用于我国西电东送等国家重点输电工程。
梁 琮(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 总工程师)
下一步,把这项技术沿着我们的“一带一路”把它推广出去。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是我国科技领域的最高大会。据统计,2006年度~2017年度的国家科技奖项中,广西共有58家单位、120人获奖。2017年度,广西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有8项,为近十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数量最多的一年。


近年来,广西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自2015年起在全区范围实施“广西科技成果转化大行动”,鼓励企业购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对企业购买科技成果并在广西落地转化的,给予技术交易额外负担的20%-50%的奖励性后补助,使广西科技发展释放新活力,创新成果丰硕,形成了追赶、并行、领跑的新格局。(记者 | 广西台 黄舜 许荣华 梁家鸿 宋永杰 陈巧 彭峰 钦州台 黄河林 桂林台 黄飞 通讯员 唐杰 陆建勋)